- 開始培養讓孩子不愛亂哭亂鬧的良好氣質
滿一個月開始的小嬰兒,已經逐漸習慣離開媽媽肚子的在外生活,如果仍然喜歡亂哭亂鬧,就可以使用【教養出不哭不鬧的嬰兒】這種哭鬧調教法來改正,記得要先排除掉孩子生理的不適再行哭鬧調教。
如果是新手爸媽,一個半月再開始來實行【一覺到天亮的作息調整法】會比較適當,否則一次使用兩個方法容易手忙腳亂,更讓擁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咪煩惱不散導致容易失敗。當這兩種方式一起使用將可以戒除孩子的夜奶習慣,增加孩子白天的奶量,而且也能讓孩子擁有正常作息的習慣。
百歲醫生的訓練方法:
(1)白天每四小時餵一次奶
(2)晚上10點最後一次餵奶完,幫寶寶拍嗝,換尿布,確定寶寶很好,床OK,就送寶寶上床睡覺,哭泣就當作是寶寶在訓練肺活量
(3)等到早上6點再餵奶...只要這樣做,3~10天寶寶就會一覺到天亮!!
對百歲醫生而言...一切就這麼簡單...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媽媽...應該少之又少...所以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法
(1)白天一樣每3~4小時餵一次奶
(2)半夜媽媽不主動餵奶,一定要寶寶哭才去餵奶
(3)有一天寶寶就自動會省略半夜那一餐,並且一覺到天亮
寶寶在滿7-9周之間,會慢慢自動不在半夜喝奶
◎新生兒五大餵養要點
胃排空時間隨食物種類不同各異,例如,水的排空時間為1~1.5小時,母乳2~3小時,牛奶3~4小時,并且母乳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最易于消化吸收,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寶餓得快。
嬰幼兒的胃容量小,新生嬰兒為30~35 毫升,3個月時為100 毫升,1歲為250毫升,3歲增加到500~600毫升。
食物在腸道吸收后,大部分代謝廢物要經過腎臟排出體外,而嬰幼兒期腎臟的發育和功能尚不成熟,對營養物質代謝的調節能力有限。如果食物的滲透壓和腎臟溶質負荷太高,則會引起嘔吐、腹瀉、脫水等表現。
嬰兒期食管壁肌肉及彈力纖維發育差,胃呈水平位,食管和胃交界處賁門括約肌發育亦不完善,吃奶后容易發生溢乳和嘔吐,尤其是吃奶過程中寶寶吞下較多空氣時。為了避免溢乳和嘔吐,通常喂奶后可將寶寶豎抱起來,讓他趴在媽媽肩膀上,然后輕輕拍孩子的背部,使吞入的空氣排出。
嬰兒期一些消化酶分泌不足。剛出生時,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已能充足分泌,可以滿足蛋白質消化的需要;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稍低些,為80%~85%;負責消化谷物類食物的淀粉酶要到4~6個月后,才開始分泌。米粉等谷物類含淀粉食物應在生后4~6個月時開始添加。
- 睡眠
寶寶晚上10點到2點之間...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,這段時間一定要讓寶寶熟睡,這樣對寶寶的成長最有幫助喔!
- 開始為日後爬行做準備!
兩個月開始的嬰兒,骨頭漸漸硬朗,這時候如果遇到孩子清醒不要一直抱著孩子,將孩子放到稍硬的床上或在地上鋪條毯子「讓孩子趴著玩」。做這樣的訓練可以訓練孩子的支撐能力,記得挑選喝奶前或者喝完奶一小時後再來做這個訓練,比較不會反胃吐奶。
初期孩子可能會因為不熟悉這樣的訓練,當肚子著地感覺不舒服便是一陣哭鬧,所以剛開始進行訓練的前三天內時間不用太久,一次大約兩分鐘,如果孩子沒有嘔吐情況,就算因此哭鬧也無妨,這種訓練簡單來說是一種寶寶的肢體運動,這時候哭恰好一併訓練肺活量囉!
如果父母在孩子沒有異常身體不適下做這樣的訓練,不用幾天將會清楚的發現:孩子自己逐漸學會以手撐起身體,或者將頭越仰越高,這都表示孩子的肢體受到良好的訓練。過與不及都不好,避免運動傷害或其他不良後果,請記得「他還只是兩個多月大的小嬰兒」!在這個月做此訓練最少兩分鐘,最多請不要超過十五分鐘,一天進行二~四次即可。用心的父母甚至可以將孩子整月訓練的照片拍攝下來,就能夠比較出孩子肢體力量的進步了呢!
資料參考自
- 《教養可以這麼輕鬆》